查看原文
其他

名目演变:林林总总的传说(上)《八仙》

卢寿荣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八仙图 清 黄慎 绢本设色 纵228.5厘米 横164厘米 泰州市博物馆藏



名目演变林林总总的传说(上)八仙

 

仙的名目在历史上有多种

道教兴起后逐渐确立了八仙信仰

现在立的八仙名目因为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普遍

因而最终成为广大民众心目中正的吉祥神

 

八仙名目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们现在所说的八仙,是指道教供奉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位得道仙真,即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等八人,这是到明代最后定下来的。但在前人的记载中其实早有“八仙”之名。

 

道教形成之前,汉代淮南王刘安属下有“淮南八公”,是撰写著名典籍《淮南子》的作者,《艺文类聚》引《列仙传》曰:“汉准南王刘安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卷,论变化之道,于是八公乃诣王,授丹经及三十六水方。”今天在安徽省淮南市还有个“八公山”,就是因为淮南王和八公曾登临而得名的。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即发生在八公山及其附近。当时前秦王苻坚挥兵攻晋,曾经狂言自己拥兵百万,投鞭即足以断其流。后来秦兵战败,苻坚登寿阳城楼,遥望对岸八公山上,晋军井然有序,一阵强风吹去,八公山上草木翻滚,看着就好像士兵列阵攻击,苻坚不禁大惊失色,这就是著名的“草木皆兵”的故事。

 

因淮南王刘安笃好修道成仙,招集了大批道家方士,其中苏飞、李尚、左吴、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气最高,故称“八公”。《神仙传》卷四《刘安》载:刘安招接天下道术之士,八公前来拜访,因为他们都是须眉皓白的老公公了,门吏有点瞧不起他们,就说:“大王所想要致求的,最上一品是长生不老的道士,中间一品是博物洽闻的鸿儒,再不济也应该是个孔武有力的壮士吧。可几位老先生头发也白了,力气也没了,还来干什么呢?”

 

八公答道:“难道你认为长得年轻的就是有道术有能力的人,而头发白了这个人就是老朽吗?真是荒谬!要想变得年轻些,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八公摇身一变而为年方十四五岁的童子,乌髻青鬓,面如桃花。门吏大惊,赶紧去禀告刘安。刘安听闻有异人来访,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来了,执弟子礼拜见八公。

 

八公向刘安作自我介绍,说明各自的神通法术:“吾一人能坐致风雨,立起云雾,画地为江河,撮土为山岳;一人能崩高塞渊,牧虎豹,致龙蛇,役神鬼;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在立亡,隐蔽六军,白日尽暝;一人能乘虚步空,起海陵烟,出入无间,呼吸千里;一人能入火不焦,入水不湿,刃之不伤,射之不中,冬冻不寒,夏暑不汗;一人能千变万化,恣意所为,禽兽草木,立成转徙,万物陵岳,移行室;一人能防灾度厄,辟却众害,延年益寿,长生久视:一人能煎泥成金,锻铅为银,水炼八石,飞腾琉珠,乘龙驾云,浮游太清。”说得真是神乎其神。

 

八公聚集在刘安府上,合炼金丹,不日功成,却不料刘安竟被人控告谋反,朝廷派人前来捉拿。于是刘安便和八公服下丹药,一起升天成仙了。更有趣的是,这几人成仙之时,将盛药的器皿留在中庭之上,家里的鸡啊狗啊等吃了刘安等人留下的药渣,竟也随着他们升天而去,“一人得道,鸡犬飞天”这个典故因此得来。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称:“昔仙人八公,各服一物,以得陆仙,各数百年,乃合神丹金液,而升太清耳。”后世人对八公的神通艳羡不已,故有“八仙”之名。及至唐代,南八仙的故事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常以此为典故,代指神仙得道之事。如卢照邻的《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即云自己“未遑八仙之术”。

 

《太白醉酒图》 清 苏六朋  李白戴学士巾,眉宇间流露出高傲之色,对帮忙穿戴的内监侧目而视。


受八仙的影响,又产生了地方性的“八仙”,这里头最出名的有两种说法。一是饮中八仙,指的是唐代喜欢聚在一块喝酒的八位文人学士,《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七《李白传》日:“公(指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送称东山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这八位大酒徒指贺知章、李进、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李适之。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嗜酒如命的狂态。如写大诗人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写草圣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神态活灵活现,成为千古佳作。这几位文人虽然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确实具有超凡脱俗的仙气,称之为仙,也不为过。


《古诗四帖》部分唐·张旭 张旭号称“张颠”,其举止有些“仙气”也是很正常的。

 

还有另一种八仙的说法出自蜀中。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唐末道士张素卿曾画《八仙图》,“蜀主(孟昶)诞日,忽有人持素卿所画八仙真形,以献蜀主,蜀主观之,且叹日:‘非神仙之能,无以写神仙之质。’遂厚赐以遭。”注云:“八仙者,李阿、容成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长寿仙葛永瑰”。《太平广记》卷二百十四引《野人闲话》所记内容亦同,只是“李阿”写作“李已”,“葛永瑰”写作“葛永璝”。

 

此外,谯秀的《蜀记》则记载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均在蜀中成仙,故称“蜀中八仙”,这种说法似乎更为流行一些。

 

在谯秀所记载的这几人中,容成公是道教兴起前后传说的神仙。早期的传说与房中术的传播有关联,《列仙传》记载他曾为黄帝师,擅长采阴补阳,对女性采精亦有独到见解,依其法修炼,可以使白发转黑,落齿复生,葛洪的《神仙传》称其字子黄,曾经在太姥山上炼药,后来居于崆峒山,活了二百岁;《汉书·艺文志》则收其《容成阴道》二十八卷,归房中家,又有《容成子》十四篇归阴阳家。

 

李耳和张道陵分别是道教的远祖和近祖。董仲舒是汉代名臣,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最终成为中国学术的正宗,但其实他自己的思想有许多道家和阴阳家的特点,主张用阴阳四时五行来补儒家之不足,所以后世也常将其附会成仙人。

 

严君平是西汉的道学家,汉成帝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替人看相卜筮为业,据说他帮人看相不求名利,每天收满一百个铜钱就收摊回家,成为美谈。

 

李八百是四川人,没有人知道他名叫什么,因为有好几代人都见过他,推算他已经活了八百岁了,所以叫他李八百,他的行踪不定,有时在山林间隐居,有时候也到市井中游戏人间。

 

李阿跟李八百一样,都是长生之人,他常常在街上乞讨,但讨来的食物却给穷苦人家吃,他夜晚离开成都,第二天再回来,没人有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后来才知道他在青城山中修炼,据说有人开始见他是五十多岁的样子,可过了六七十年再见到他,他还是长得那个模样,他后来到昆仑山中学道,世人就再也见不着他了。

 

范长生则是晋代的天师道首领,世居四川青城山中。据说其博学多能,尤精书法,东晋年间,以一百三十多岁高龄逝世,后人在青城山中立庙,祀其为长生大帝。

 

尔朱先生是五代人,生平不详,传闻有一个叫胡二郎的人经常看见一个道士醉倒卧在大路上,二郎心生不忍,就找了个石枕给他睡,道士醒来后很感激,就劝二郎学道,并口诵《还丹歌》以讽之,二郎问他是谁,他说:我就是尔朱先生啊。后来二郎果然修炼成仙。

 

从道教八仙到民间八仙,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道教的八仙之说大致始于元代,从此以后,人们不断将种神奇的传说添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变得越来越丰富离奇,八仙也因此逐渐摆脱宗教色彩,而成为平民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神。清代赵翼《陔余从考》卷三四“八仙”条指出:“按《太平记》,《神仙通鉴》等书,胪列仙迹,悉不遗,并无所谓八仙者。胡过麟谓概起于元世。王重阳教盛行,以钟离为正,洞宾为纯,何仙为纯子,因转附会,成此名云。”

 

在此之前,宋时期的籍,如出段成式《阳杂俎》、郑处晦《明是杂》、北宋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北朱刘斧编苦的《青锁高议》、北魏泰《东笔录》等中,已经讲到了张果吕洞宾、蓝采和钟离权、何仙姑、韩愈宗(即韩湘)等,他们只是以个体的形象出现,并未合称为八仙。


八仙群体

 

宋元时期道教盛,客观为八仙故事的成熟提供了壤。尤其新起的全真教以钟离权为五祖之列,而钟、吕二人又为八仙的重要人物,当时社会还盛行相传为钟所授的金道。南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有《混元仙派》,列出钟的传承世系,第代钟离权传洞宾,后以洞宾所传为多,有曹国舅、何仙姑、李铁拐等,这样发展下去,逐渐就成为八仙之数。时的戏曲创作也反映了这点:神仙道化是元杂的重要形式,其要内容是讲修炼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带有明显的道教风格,而八仙戏则是神仙道化剧的承要支,从现在的剧本看,可知当时致形成道教的八仙观念,而且也逐渐有了现在通的八仙的形象。

 

不过各种说法之间,仍有差别,特别是张果老,何仙姑、曹国等人的地位并不牢靠,常常被其他仙人如徐神翁、张四郎、风僧寿等取代。如相传为马致远所作的杂剧《吕宾三醉岳阳楼》中的八仙无何仙姑,而有徐神翁。明代的《三保太监西洋记》无张果老、何仙姑而有风僧寿、玄壶子。《列仙传》中也无张果老,而代之以刘海蟾。直到吴元泰的小说《东游记》和汤显祖的戏曲《邯郸梦》将八仙成员定下来之后,八仙的位次才再也没有发生过变化。

 

除了道教通用的八仙外,民间还有“上八洞”仙、“中八洞”仙、“下八洞”仙之说。中八洞仙即吕洞宾等八仙。上八洞仙为东方朔、长眉大仙李长庚、云梦山王禅老祖、王敖、金眼毛遂、白猿、杨二郎、李太白。这里头长眉大仙李长庚就是太白金星,而东方朔则相传是他转世而生。


明 吴伟 东方朔偷桃图

 

东方朔是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山东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他性格聪明滑稽,所以后世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汉武故事》中记载汉武帝与王母相会,东方朔在朱雀窗外窥之,时王母以桃七枚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便想留着桃核在凡间种植。王母笑道,这种仙桃一千年才开一次花,又过一千年才结果,言下之意,种在凡间是不可能存活的。这时候她眼角流转,看到了东方朔,便笑指东方朔说,我这个桃这么珍贵,可是这家伙居然连偷了我三次,你说可恶不可恶?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所以历代画家常以此为题材,明代的唐伯虎即作有《东方朔偷桃图》,并题诗日:“王母东邻劣小儿,偷桃三度到瑶池。群仙无处追踪迹,却自持来荐寿厄。”

鬼谷子像 

苏秦、张仪学成之日,鬼谷子对他们说:“两位英才神武必定能建大功名。但两位喜欢朝露般的功业,却不修长久的仙。.俗话说女人的爱捱不过一晚,男人的欢乐待不了一年,想起这些我真是痛心啊!”

 

云梦山王禅老祖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鬼谷,此人本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时卫国人,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阴谋之术,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世称王禅老祖。鬼谷子常年隐居云梦山,战国时名兵家孙膑,庞,纵横家苏秦、张仪皆为其弟子。王禅老祖据说是终南山太极门的第四代祖师

 

在民间流传的薛家将故事中,敖为薛丁山的师傅,与樊梨花师父梨山老母为多年至交,精通武术兵法,并长算命,他算出自已将死于徒弟杨藩之手,后果然如此。

 

毛遂据说居住在山东蒙山修炼,其事迹今已不多见,著名京剧剧目有《五雷阵》,又名《兵吞六国》,叙妖道毛蕡助秦将王剪攻齐,孙膑侄为毛蕡所败,孙膑亲自出马,杀退了毛蕡。毛蕡于是作法设下五雷阵,将孙膑魂魄摄,幸亏孙膑道行高超,真元不动。这时候金眼毛遂出现,帮孙膑盗取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和南极真人的太极图,于是孙膑大破毛蕡阵,用太极图击毙毛蕡。

 

白猿可能是指战国时的司马玄空,号动灵,在峨眉山上依照山猿动作,开创了“峨嵋山通臂拳”,攻守兼备,名动四方,因司马玄空常着白衣,拳法又类于猿,故称白猿祖师,这是中华有史记载的武术第一人。司马玄空还创了剑术,一直传到唐代,相传李白曾上峨嵋山学剑,还留下了“少年学剑术,凌轩白猿公”的诗句。

 

二郎神  纸马


杨二郎就是我们俗称的“二郎神”,在《西游记》中,他会七十二般变化,曾经击败孙悟空,在《封神演义》中,他又帮助姜子牙建奇功,可谓神通广大。他的标准装束是头上三只眼,身后哮天犬,身执三尖两刃刀。但是关于杨二郎的传说,在民间分歧很大。各种传闻住往是风牛马不相及相差十万八千里。而文艺作品也只是取其中几根线头,随意揉捏,反正传说终究是传说,谁也不会跟它较劲。


赵昱 明木刻插图(摹本)


历史上的二郎神传说很多,如宋代祭祀二郎神颇为盛行,其名赵,据说是隋朝时一位道士,曾任嘉州太守,在任期间曾经斩蛟除害,死后被百姓奉为神明,经常显灵,所以朝廷封他为“清源妙道真君”,并立庙字,因为他排行老二,所以叫赵二郎。但其实这位赵二郎是冒牌货,因为在隋朝时并无嘉州之名而叫眉州,隋朝的典籍中也找不到赵昱这个人,最早记载此事的《龙城录》署名柳宗元,而实出于宋人的伪造,所以这位二郎神是靠不住的。

 

另一位比较有名的二郎神是李二郎,也就是古代著名治水英雄、战国时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的儿子,民间传说他曾协助李冰治水,所以立庙供奉,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就说“溜口二郎乃是李冰第二个儿子”,他排行第二,所以称为二郎神,宋贞宗曾御制“李二郎神碑”。

 

至于现在所说的杨二郎之名,则源于西汉灌口的杨二郎,这也是著名的“沉香救母”故事的源头了。相传书生杨天佑在桃山读书,被思凡的玉帝之妹张仙姑看中,两人结为夫妻,生子二郎,玉帝知道后大怒,便将仙姑压于桃山下,后来二郎学成一身武艺,劈开桃山,救出母亲,玉帝无奈,只好赦免仙姑,认二郎做外甥。所以《西游记》中孙悟空见了杨二郎的面就说:“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开桃山的,是你么?”不过民间老百姓的想像力真是奇妙,这个故事后来被他们改造成沉香救母,被压在华山下的成了杨二郎的妹妹,而杨二郎本人曾扮演了原来故事玉帝的角色,最后劈山救母的却成为沉香了。


《张仙射犬》 木版年画

张仙面容慈样,张弓引箭射远方的天狗。一群儿童簇拥在他身边,充分体现了其儿童保护神的特点

 

同样糊里糊涂的还有个张二郎,此神本名张远霄,据说五代时在城山得道,故号张仙。关于他最有名的传说是说北宋文学家苏洵曾梦见天狗吞吃小儿,而张仙带着两个弹弓将其射杀,心想这是得子之兆啊,后来果然生了两个大文豪,就是苏轼和苏辙。从此以后,张仙就成为送子之神,民间的妇女特别崇拜他,就立了庙来供奉他,但庙中一般不立塑像,而立画像。画像中的张仙角巾袍服,持弓射天狗,是位风度翻翻的美男子。这位张仙照理跟二郎神毫无瓜葛,但民间的传说就是这么奇怪,日子一久,这个传说又跟另一个传说混了起来。原来民间还传说二郎神的哮天犬因为贪玩,偷偷下凡,骚扰民间,玉帝便派镇守南天门的巨灵神下届捉拿,这位巨灵神就是张仙,而张仙所射的天狗,其实就是二郎神的哮天犬。这样一发展,接下去就出现了另种情况,张仙跟二郎神合而为一了,被称为张二郎,而现在我们看到二郎神的形象,也大概是按照这位美男子的画像来设计的,所以二郎神都是明眸皓齿,玉带锦袍,仪表堂堂。

 

除了这几位二郎神外,还有一位从佛教中借调来的二郎神,那就是二郎独健。这位二郎神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毗沙门天王,在中国称为多闻天王。据说二郎独健是毗沙门天王的二儿子,著名的哪吒三太子的二哥。相传唐代天显年间,大食等五国攻打唐朝边境,因路途遥远,不及数援,唐明皇于是请高僧空海作法,召唤毗沙门天王派兵救援,不久以后,只见天空中神兵突降,原来毗沙门派了他的二儿子二郎独健前来报到,这二郎独健还带了一帮神鼠,将敌兵驱逐出境,于是朝廷下旨建天王庙,二郎神的传说也由此而来,神鼠后来又演变成紧随二郎左右的哮天犬。

 

读到这里读者或许会发问,那哪吒他老爹不是托塔李天王吗?正是。可托塔天王跟多闻天王怎么会是一人呢?然而民间传说就是这样,不管三七二十一,老百姓怎么高兴怎么来。更加有趣的是二郎神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叫杨戬,可这是从何而来的呢?说起来非常荒谬,竞是从北宋的宦官杨戬身上借来的。冯梦龙的《醒世通言》中有一则《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是据宋代“杨戬馆客”的故事改写的,讲宋徽宗有一个妃子韩夫人,因为生病,下放到大太监杨戬的府上。病好之后,到二郎神庙中许愿,见到唇红齿白的二郎神像,不禁意乱神迷,庙中的一个道士见此情形,便每天晚上假扮成二郎神下凡,跟韩夫人鬼混去也。后来被杨戬识破,请道士破了这个假二郎神的真身。但从此二郎神竟跟杨戳莫名其妙地合为一体了。想杨戬是当时权要,跟童贯、高俅等人并称“宣和六贼”,而藉此摇身一变,竞成为民间尊崇的二郎神。由此可见,现在我们看起来很是熟悉的二郎神身上,实际上却是经过千百年民间传说的演变,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道教中崇奉的二郎神,实际上也是从民间借用过来的。

 

前面我们讲了上八洞仙。接着不妨再来谈谈下八洞仙。下八洞仙其中的一种说法为罗祖、张蹇、鲁班。刘伶、杜康、和合、刘海、济公。这里头大部分都是各行各业的祖师爷或尊神。如罗祖是剃头匠的祖师,相传清雍正年间,皇帝患了头疮,梳辫或剃发皆感疼痛,于是移于剃发者,下令诛杀剃头匠。时有湖南罗道士居于白云观中,怜悯头匠无辜受刑,于是发明了各种理发的技巧和器皿,传授给剃头匠们。从此雍正剃头便再也不感到痛苦,也就赦免了剃头匠们。罗道士死后,便被奉为制发之祖。

 

鲁班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诞,上架行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尊师重道精神,他们最尊崇的师傅,就是鲁班先师了。木艺这一行可说是最古老的行业,木工在建筑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又如鲁班为春秋末年著名工匠,天下能工巧匠莫不奉其为祖师爷。而刘伶和杜康则是著名的酒神。刘伶为晋代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好酒如命,经常带着一壶酒到处乱逛,边走边喝,还叫随从带着锄头之类的东西,说,如果我醉死了,把我就地挖个坑埋掉就行了。他的妻子为了让他戒酒,把酒都藏起来,跟他说喝酒不是养生之道。刘伶爽快地说:“好了,可是我要正式戒酒,总要向神明祷告一下吧,你帮我备好酒菜。”妻子便欢天喜地地备了好酒好菜,结果刘伶跪在地上跟神明说:“上天将我诞生在人间,就是让我喝酒的呀!我每喝一次酒至少要饮一石,喝五斗的话只是稍解酒意啊。如今那不懂事的老娘们居然叫我别喝酒,这种话可千万听不得啊!”说完这番话,他便开始大吃大喝,陶然醉倒。酒仙之称,真乃名不虚传。


《酒神杜康》

 

再说杜康,这可是造酒的老祖宗,他酿的杜康酒质厚味浓,清香扑鼻,至今美誉天下。曹操诗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这酒的美味。据说杜康造好酒后,被天帝封为酒神。而刘伶的前身则是王母瑶池的一一个仙童,因偷饮仙液而被贬人间,但仍然好饮成性,于是玉帝便派杜康前来点化他。杜康拿出刚酿好的美酒请刘伶喝,刘伶一喝以后,醉倒在地就再没起来。刘妻以为他死了,就把他埋了。三年后杜康来找刘伶要酒钱,刘妻责怪他把刘伶弄死了,杜康却说刘伶没死,于是挖开基地,刘伶果然醒过来了。这就是著名的“杜康醉刘伶”的故事,这杜康酒果然美味,居然可以一醉三年。

 

和合和刘海都属于民间的喜神,多见于年画、挂历中。年画中的和合二仙为两个胖乎乎的顾童,一人手棒圆盒,一人手执荷花,身着彩衣,大红大绿,都梳着丫角髻,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很是招人喜爱。和合神最初其实只是一神,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宋随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穿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万回。”关于万回崇拜的起源,一说唐代有个叫万回的人,唐代有个叫万回的人,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于是便不远万里,前去探亲。万里之遥的路途,他居然朝发夕返,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

 

又据《太平广记·异僧部》载,万回本是西方菩萨,因获罪被贬往东土,履行教化之职,后来名声日盛,被唐玄宗封为“万回圣僧”。由于这两种传说都包含了游子思乡、以求团聚之意,所以后世遂奉以为“和合之神”。但后来的人又认为和、合应该是两位神才对,万回一人当之不太妥当,于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另封古代著名的诗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

 

和合二仙


至于寒山和拾得,则另有一段佳缘。相传唐贞观年回,寒山隐居天台山,蓬头垢面,常去国清寺讨剩饭吃。拾得为国清寺的烧火和尚,他和寒山的关系很好,常将一些剩菜残羹倒在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之而去。将他们两人封为和合神,是为了表彩他们亲如手足的友情。民间所画和合二圣,多蓬头笑面,大概还留有一些万回传说的影子,一人持荷花,一人棒圆盒,则取“和合”的谐音。

 

刘海历史上实有其人,本姓刘,名操,字宗成,又字昭元,号海蟾子,后梁燕地广陵人。曾经担任过后梁燕王刘宗光的宰相。刘海平时崇敬黄老,喜欢谈玄论道,一天有位道士叫正阳子的前来拜访他,在他面前用铜钱和鸡蛋叠了一个很高的塔,塔身摇摇欲坠,却仍不倒。刘海大惊。说这岂不是非常危险。正阳子说,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便正如这一座塔啊。此言一出,刘海顿然而悟,便随正阳子修行去了,原来这个正阳子正是八仙中的钟离权。后来又遇到了八仙中的另一位吕洞宾,授之以清静无为、养性修命之法,从此刘海就跟随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仙真学道,来往于终南、太华之间,不知所终。道教全真道尊刘海为五祖之一。刘海出家后,号海蟾子,后来逐渐跟民间的另一则传说刘海戏蟾混合起来,便成为民间的福神。

 

刘海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邵武县志》说:“刘海蟾,名元英。……或曰:元英本名海,尝以道力除蟾祟,故称为海蟾云。”早在北宋,大词人柳永就写过《巫山一段云》,“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开。”金蟾是民间传说中能吞吐金钱的灵物,将金钱跟蟾联系起来,可能是因为蟾身上的花纹跟金钱有类似之处。刘海捉蟾的方法是根据蟾的爱好,将金钱串成一线,引诱金蟾上钩,所谓“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刘海钓着金钱后,便普济百姓,所以民间对其很有好感。逢年过节,总要贴几张他的画。画像中的刘海被塑造成一个仙童的模样,额垂着整齐的短发,骑在金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以示招财进宝之意。

 

除了这些祖师、神外,剩下的两位,张骞在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在西城十数年,历尽千辛万若,回国后把在西域的见闻介绍给国人,扩大了国人的视野,他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探险家的祖师。至于济公,本是佛教高僧,不过在民间信仰中,仙佛本为一体,所以也将其归入八仙,因其常作乞丐装扮,故而被普遍尊奉为乞丐神。济公的传说可谓俯拾皆是,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此处就不饶舌了。



泰山五大夫松本是一棵树


神仙标配的办公用品:葫芦(壶公 悬壶济世 庄子 铁拐李)


“城隍庙”的“城隍”到底是一尊什么样的神 ▎附:关于 城隍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周易—东方智慧的集大成者《我们的传统:王鲁湘文化访谈录》


茅山故事:葛玄修道与茅山雷劈池的传说(《清静经》 东华帝君 金阙帝君 西王母 口耳相传 不记文字)


介绍几幅故宫收藏的唐卡


三茅真君 ▎茅山上清派的兴起《茅山道教志》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君子自昭明德


轩辕黄帝 ▎唐尧:中华文明始祖 ▎虞舜:贤德之君 ▎舜帝禅位 ▎大禹治水 ▎夏朝的起起落落 ▎…《史记中那些值得铭记的故事》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 (下)附:体真山人汪东亭女丹诀一卷 ▎汪东亭论《灵源大道歌》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上


37 壶公 ▎38 蓟子训 ▎39 李少君 ▎40 孔元方 《神仙传》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节选)


纷繁多彩的八卦史话《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文化》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君子非礼弗履 (程门立雪)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雍正暴崩之谜(被吕四娘刺杀 ▎死于丹药中毒 ▎其他死因说)


自序:“一通百通治百病”《人体通补手册—丹道医学中的养命之术》


实修参考:道家丹道西派治病体系


手把手教你做内丹(上)


手把手教你做内丹(上)


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 (张至顺道长 油麻菜 中医)


庄子名言故事:君子为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剑仙揭秘 附 南怀瑾异闻三则:剑仙 ▎入川 ▎遇异


认识“道家健康术”(下)


认识“道家健康术”(中)


认识“道家健康术”(上)


不死药——长生的诱惑


道家饮食思想:养生为尚


道家故事:道士陈抟与赵匡胤真的赌过华山吗?


道家故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二则


湖州刺史颜真卿 与 茶


道家知识简介1:道家意涵新说


道家故事:“此山彼山,哪座山头柴好烧”


中国道家龙门派内丹功(原名《明一子内丹功经验谈》)


道家故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二则


修道的人,是怎么样的存在?道家修今生的思想如何理解?


道家的一元初始是什么意思?


道家修炼故事:公孙璞忏悔得救


著名道家修炼者王力平老师谈“盘腿”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人身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慈悲 教导汇集(爱 巴克提 解脱 恩典 明师)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